要加強“新農人”的技術培訓
核心提示: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步伐的日益加快,各地因地制宜陸續出臺了許多鼓勵支持返鄉創業的優惠政策和規定,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新農人返鄉創業。在他們中間
但我們也要看到,返鄉創業并非一帆風順、一路凱歌。既有成功的實例,也有失敗的典型。筆者在農村基層調研走訪時,就發現有這樣一個返鄉創業失敗的案例。該養殖戶租賃了二畝集體耕地,投資數萬元建起了六座大棚,飼養肉雞和肉鵝。由于致富心切,盲目擴大養殖規模,又缺乏專業技術知識和實踐管理經驗,結果遭遇疫病傳染,雞、鵝死亡將近一半,導致損失慘重,拉了一屁股饑荒。
由此可見,“新農人”返鄉創業不僅需要一股火熱激情、打拼勁頭和奮斗毅力,更需要進行“頭腦充電”,用新知識、新技能武裝自己、指導實踐,不斷增強實用本領,切實成為一名愛農業、懂技術、會管理,富有“一技之長”和“一專多能”的新型職業農民。為此,各級黨委政府和涉農部門,要高度重視和加強對返鄉創業“新農人”的技術培訓工作。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可組織邀請農業科技人員和農業專家深入農村進行巡回講授,普及農業生產管理知識和技術。農村可開辦“農民夜校”、舉辦“農業大講堂”,開展田間地頭現場指導和傳授,充分利用農村文化廣場放映農業知識技術影像。尤其是冬令時節,可利用線上和線下進行授課和輔導,讓“新農人”和廣大農民都精通農業生產管理知識技術。“新農人”要拓寬視野,主動擔當作為,當好黨的政策的宣傳員,普及推廣農業技術的指導員。在創新創業的偉大實踐中,積極探索新的生產技術、新的市場營銷理念、新的管理運行模式。這樣,才能帶領農民在共同致富的康莊大道上越走越寬廣,給鄉村振興插上騰飛的翅膀!
民族要復興,鄉村比振興。但愿所有的返鄉“新農人”,在鄉村振興這個大舞臺上施展才干、嶄露頭角、綻放光華,擔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免責聲明:鋤禾日當午的一切內容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受眾,本網站不保證所有信息、文本、圖形、鏈接及其它項目的絕對準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訪問者使用參照, 鋤禾日當午對因使用本網站內容而產生的相關后果不承擔任何商業和法律責任。
